|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广州下一站:智能汽车之城 哪个区会脱颖而出


发布日期:2017-04-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阅读次数:1969

  2016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3月10日,当广州汽车界“朋友圈”迎来世界5 0 0强麦格纳集团这个新朋友时,一场有关汽车生产的革命正在进行中。这场革命,将迎来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

  早在2 0 16年,智能汽车市场就异常火爆,不仅传统车企,连IT巨鳄们都开始涉足这个新圈子。“资本青睐智能汽车,就好比现代人只会为智能手机埋单一样”,有革命,就会有机会!

  过去的2 0 16年,广州汽车制造总产值为4346.27亿元,累计同比增长为12 .6 %。在上一轮智能通信制造浪潮中,广州未成为佼佼者。而在这一轮智能汽车制造新兴的浪潮中,家底殷实的广州,能否抓住机会华丽转身呢?

  城市之争

  发展新能源汽车广州“短板”何在

  在业界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车应该是特斯拉车型。但目前国内主要通过生产及推广节能与新能源车,作为打开智能汽车市场大门的“敲门砖”。目前,作为智能化最好的载体,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成为社会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早在2010年,广州就被定为全国节能及新能源车的试点城市。但部分车企认为,在新能源车推广上,广州一度落后于其他一线城市。有一组数据可说明:2015年,广汽曾带旗下新能源车进入上海新能源车市场,成为继比亚迪、东风日产后又一家加入上海新能源车市场的广东车企。但在这一年的前9个月,上海新能源车销量为2 .1万辆,广州仅为2471辆,不及上海的1/8。

  财政补贴不及个别城市高

  业界认为,广州新能源车市场未如预期,不仅因为新能源车配套设施不足、老百姓认可度低等客观原因,还在于广州市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不及其他城市。

  对此,广州市发改委曾进行反驳:自2010年开始,广州六年成为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共推广新能源车超过1.6万辆,超额完成任务。其中第二阶段(2013~2015年),广州共安排补贴资金超过13亿元,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4597辆,超额完成原定的1万辆任务。

  2016年,多个城市给出的新能源车补贴比例为国家和地方各1:1。深圳也如此,但个别指标略高。对比广深的情况可见差别。

  据悉,深圳2016年新能源车补贴为,纯电动乘用车:100≤R <150(R为标准工况续驶里程,单位:公里),地方补2 .5万元/辆,150≤R <250,地方补4 .5万元/辆,R≥250,地方补6万元/辆。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R≥50,地方补3.15万元/辆。

  广州方面,业界给出的说法是执行国补和地补1:1的比例。对比深圳,广州对R <250的纯电动车的地方补贴跟深圳一致。但对R≥250的纯电动车地方补贴为5.5万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R≥50的地方补贴为3万元/辆。这意味着有两项略低于深圳。

  另值得注意的是,广州2016年的补贴政策至今尚未出台。据广州一家4S店销售人员介绍,去年买车,基本上是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直接减免国补。但地补方面,等买家给车上完牌照后,先返还1万元的补贴,剩余地补部分,则要待广州出台明确政策后,再返给买家。比如购买续驶里程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国家补5.5万元,按照1:1的比例,地方可以补5.5万元。扣除上牌1万元返还费后,剩下的4 .5万元,则要买家先垫付。“目前还在等(广州)政府2016年的政策。”4S店销售人员说。

  南都记者查询广州市发改委和工信委网站看到,按照《广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广州上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有效期至2015年截止,目前仅受理了2015年12月31日前已在广州销售并完成上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承诺公示。而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确实还未出台。但根据之前情况,都是隔一年后政府才会出台具体的地补方案。

  销量有增长但差距还不小

  在新能源车销量方面,广州的数据似乎也不太理想。

  据广东省汽车协会数据,2013年1月至2015年末广州市累计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本地企业产品占比不到10%,比例偏低。到了201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例不到1%(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37.90万辆),与广州市在全国汽车行业的地位不相称(2015年广州市乘用车销量占全国乘用车销量约9%)。

  另据广州市统计局和深圳市国税局数据,2016年,广州新能源车销量4869辆,虽然同比增长86.3%,但跟其他一线城市比差距不小。比如深圳,去年新能源车销量为3.4万辆。

  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

  在核心部件方面,深圳、北京等地汽车企业已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实现在全产业链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而广州市新能源车核心技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采用外部企业配套。

  一名广州本土车企研发人员承认,广东省汽车协会所言的技术问题确实存在,目前也在谋划破局之路。

  一外地车企人士直言,“合资联营对广州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广州市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云集着广汽、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制造商,但除了日产走纯电动路线外,其他日系厂商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上面,广汽多少依赖于丰田、本田两家日系车厂的技术路线,近年鲜有较好的纯电动以及混动动力车型上市。

  与广州不同的是,比亚迪、北汽、江淮、上汽等所在的城市都在摇旗呐喊、风生水起,在全国范围内摧城拔寨。反观广州本地车企则显得多少有些被动。虽然广汽等一些本地车企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与投资力度,但比亚迪、北汽、江淮等都已经厉兵秣马、虎视眈眈。

  广州汽车业的“传奇”故事

  2017年3月10日,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麦格纳集团“牵手”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广州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这次合作,被业界解读为广汽布局高端零部件的缩影。一直以来,广汽通过合资等方式开展业务,占据国内汽车界一席之地。

  从2016年各大汽车集团汽车销量来看,广汽排名全国第六,销量为165万辆。前五名分别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2016年,广汽收益丰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62.8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约为0 .9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8.48%。截至目前公布的10个上市国企年报中,广汽再一次成为广州最赚钱的上市国企。

  自1998年,广汽本田成立后,业界便认为广州汽车制造业从此驶入快车道。据一家车企研发中心人士介绍,当时的广州,既没有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也没有京津的区位优势,广州通过引入外资合作和自主创新等方式,在中国汽车市场冲出了一片天。

  如今,广州东部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增城为主线,拥有广汽本田、北汽(广州)、本田(中国)出口基地等整车企业和零件企业;而在北部的花都、从化,则布局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广汽日野、广汽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等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南部的南沙和番禺,则有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广州分厂等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落户。

  目前,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乘用车生产基地之一,被列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汽车工业已成为广州第一支柱产业。2010年广州汽车制造总产值为2878.44亿元,到了2016年已增至4346.27亿元。

  这当中,最值得骄傲的或许是广汽自主品牌传祺。在各大公开场合上,无论是广汽还是广州市政府部门,都不约而同地用传祺来力证广州汽车业的发史成绩:过去10年,广汽传褀从零起步,从2011年的1.7万辆到2015年超过18万辆。2016年累计销量达37万辆,同比激增90 .66%。

  谁会是广州第一智能汽车研发区?

  2016年,国内掀起了一轮智能汽车制造热潮。多个城市和传统车企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智能汽车。广州,毫无例外地也加入到这场热潮中。

  2017年年初,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布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未来要以广汽番禺汽车城、南沙国际汽车基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从化明珠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载体,打造五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个别区其实已在布局相关发展计划。比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他们已意识到,电动车、智能驾驶、环保是潮流趋势,以小鹏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很好。该区表示,要为打造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将大力推进、规划建设大规模的新能源品牌汽车销售、展示中心,打造汽车之城。下一步,将在汽车服务业(融资租赁、汽车研发、汽车充电、保险、改装、出租)等方向全面发力,将广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该区的使用,让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电动智能汽车率先使用的区域和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增城区也不甘落后。2016年,中国唯一的汽车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技术支撑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总部基地在增城“安家”。项目落户后,构建汽车产业及其上下游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能力,包括汽车检测认证、技术咨询、汽车产业大数据、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功能平台,推动汽车及其骨干产业在增城集聚。

  究竟哪个区会在这一轮智能汽车制造中脱颖而出呢?从2016年排名前三的花都、黄埔和南沙来看,这三个区的汽车制造总产值分别为1535.08亿元、1390 .59亿元和756.43亿元。紧随其后的两个区为:番禺,367.05亿元。增城,260.16亿元。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认为,目前广汽自主创新产品传祺生产链在番禺,广汽研究院也在番禺,未来,番禺区成为第一个智能企业制造大区的可能性最大。番禺区政府也曾公开表示过,从广州汽车产业布局来看,未来番禺将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计划打造成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出口基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企业破局

  成立创新基金到硅谷求技广汽弯道超车使出两大招

  根据国家2017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执行新版补贴政策,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2019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2017年的基础上再降20%。在骗补严重的新能源客车领域,补贴最高额度由50万元降至30万元。比如,2017年,老百姓买续驶里程25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国补”降到了4.4万元,“地补”只有2.2万元,相比2016年,买车得多掏4.4万元。

  尽管新能源车补贴少了,已有国内车企担心销量会受到影响,但不少跨国公司却急流勇进。2016年11月,从未涉足纯电动车的丰田汽车,举全公司之力启动了纯电动汽车项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加紧现有M Q B平台上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国产研发步伐。而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2020年在华销售新能源车将达到40万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政策驱动是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市场驱动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选择来促进企业竞争,因此,当政府补贴彻底淡出之时,就是外资和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之日。为此,已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次本土传统车企寻求合作的良好时机。

  在这场拉力赛的竞争过程中,广州汽车龙头企业广汽用两条腿走路。

  一是成立创新基金,这不是广汽第一次这样做。但这次它选择找本土上市国企中的“黑马”———越秀金控一起合作。

  今年3月,广汽发出公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拟出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盈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并拟由广州盈蓬与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作为普通合伙人(G P),发起设立“广州汽车产业创新投资基金(暂定名)”,投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等汽车的关键零部件领域,总规模30亿元,一期规模10亿元。

  公开材料显示,广汽本次的合作方越秀产投,成立于2011年8月。广州上市公司越秀金控参股90%。越秀产投目前在大文化、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及固定收益类投资领域具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

  此外,便是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2016年底,广汽研究院院长王秋景公开表示,广汽已经在美国建立广汽的研发中心,基本上已经定下来是在美国硅谷。选择硅谷是因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最热的地区在这里。通过广汽硅谷研发中心,引进此领域人才,达到智力的支撑和学术研发的交流,甚至是一些知识产权的交易,通过这些方面,为国内无人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带来助力。

  王秋景认为,如果能抓住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会,也就抓住了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会。“从广汽自身来说,也需要这么做。”

  有业内人士透露,从广汽销售结构看,走自主研发,增加品牌多样性,也是为了抵抗市场风险。广汽与本田、丰田、菲克集团、三菱、日野等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日系、欧美系和自主品牌三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合营企业对本集团经营业绩的影响仍较大。如果合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出现波动,则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专家建言

  富士康模式招商可借用

  每一轮的智能制造大潮都让企业中的佼佼者成为行业火车头,也为一个城市带来巨大的国际知名度和投资热潮。上一轮的智能通信制造大潮中,广州未能如愿,但这一轮智能汽车制造大潮,广州不应该错失机会。

  彭澎认为,在知名及高端汽车品牌已北上时,广州应该把目光放在发展智能汽车产业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之外,抓住中端消费人群。

  “富士康8K项目代表了广州最新的招商模式,这个模式也可以用到其他行业的大项目上。”彭澎举例,政府行政效率,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关键点之一。广州本身又具备厚重的传统汽车制造业基础。

  今年开始,一家外地智能汽车车企也决定加大对广州的市场投放力度。据该名车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有广汽这样实力雄厚的车企,近年来,广汽要投入上百亿资金到智能汽车上,这位广州后来者居上提供相当大的机会。”这位负责人还直言,广州有多年的企业制造历史,但广州还需要更包容和更开放,才能吸引更多大型创新型企业落户,才能带动整个智能产业的发展。

  采写:

  南都记者 任先博 李拉

  实习生 唐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