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首次跑赢商业银行 |
在介入汽车消费信贷5年之后,汽车金融公司终于跑到了商业银行前面。新华信国际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在当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汽车金融公司的占有率首次超过商业银行,获得了一半以上的份额。不过,由于此前银行已连续多年领先,就放贷总数而言,银行仍然占有89.2%的绝对优势。 ●“零利率”车贷扭转战局 消费者之所以大面积倒戈,是因为汽车金融公司抛弃了以前固守的盈利目标,转而为整车企业服务,以汽车销量的提升为目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零首付”、“零利率”、“贴息”等汽车消费信贷优惠政策开始大面积现身车市,实实在在的优惠打动了不少消费者。以北京奔驰的“零利率”购车方案为例,购买一辆零售价39.5万元的奔驰C200K时尚型轿车,只需要支付25%首付款即98750元便可提车,每月还款额在16458元至24688元之间,与相同期限的商业贷款相比,月供最多可减少1318元,贷款利息最多可节省23734元。 新华信的调查显示,低利息、低首付是消费者选择车贷产品时最看重的两大因素,其首选比例分别达到65%和25.4%。在这两个方面,以利息为生的银行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有整车企业做后盾的汽车金融公司发挥余地则要大很多。 ●中低端汽车贷款成“自留地”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风险较大,贷款期又较短,为保证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大多偏好“大”车,喜欢给中大型汽车的购买者放贷,对小型车和微型车则不太热心。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购买QQ、奥拓等车型的消费者很难申请到贷款。调查显示,贷款购车的比例与汽车档次同步增长。在各细分市场中,中大型轿车和中型车的贷款购车比例分别为12.1%和9.3%,小型车和微型车的贷款购车比例只有4.9%和3.7%。 不受商业银行待见的中低端汽车消费信贷几乎成了汽车金融公司的“自留地”。去年,奇瑞、华晨等自主品牌纷纷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始了中低端汽车消费信贷的拓荒,尽管这一市场利润不一定丰厚,但它很有可能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独享的市场,使其刚刚开始确立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汽车振兴规划力挺汽车金融 前不久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按照“规划”列出的时间表,我国计划于今年4月出台促进汽车金融发展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使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置等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多元化,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新华信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春风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可能在今年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