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中国汽车产业的“三驾马车”该往哪儿走


发布日期:2023-01-14   来源:中国汽车报   阅读次数:681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投资、消费、出口同样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展望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三驾马车”已经做好准备,具备强大动能。

01

汽车产业投资应更理性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至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投资成为稳经济重要一环。其中1~11月,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高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7%。展望2023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预计,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左右,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左右。

近些年来,作为制造业的大户,各路资本对汽车产业的投资一直持火热状态。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并购活动回顾及趋势展望》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完成254起境内外并购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超1793亿元。在三笔超百亿的重大交易推动下,总体平均交易额同比抬升。战略投资、收购阶段投资相较其他轮次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占有最大比重。

从细分赛道来看,2022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领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同比均有显著增长。汽车零部件领域电动化汽车部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赛道强劲,吸金热度不减;整车制造领域受造车新势力强劲入局以及传统汽车厂商加速产业整合驱动,投资总量可观;汽车后市场领域受宏观环境影响交易增势放缓。

虽然2022年全年的汽车投资相关数据还未出炉,但总体情况和2022年上半年预计一致。

2023年,汽车类投资的热度依然会持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无疑对中国汽车产业是一大利好,这意味着汽车产业各个链条环节都可以全面复工复产,给大家带来希冀。此外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也将进一步回暖,这样阻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原材料短缺和芯片短缺有望进一步缓解。国内一度因疫情影响导致零部件供应短缺也将全面缓解,中国汽车产业全面恢复的基本要素已经形成。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不会在此时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反而都会选择加大对华投资的力度和额度。特别是欧美日韩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放,将会成为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投融资的一大亮点。后市场的发展也会引人注目,大批海外知名保险公司、银行将会纷纷随着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在后市场的标准建设、检测技术和金融服务等领域都会积极参与。

在国内,无论是传统自主品牌还是新势力造车企业同样会当仁不让,推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此举同样会吸引海内外投资趋之若鹜,抢占先机。

对于汽车的投资分化现象,章弘表示,不否认投资目标会出现两极分化,在疫情三年中经受住考验,业绩表现出色的车企将会优先获得融资的机会,在竞争中表现疲软的车企,也许会被投融资轻视甚至忽略。优胜劣汰法则将会进一步凸显,这是市场规律,无法抗拒和回避。“目前汽车产业的产能整体上过剩,赛道已经有些拥挤,资本需要更加理性地选择投资标的。”在一位汽车产投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2023年的汽车投资会更加理性务实。

02

消费增长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分析预测,2022年12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量约为230万辆,相比11月增长超40%,国内乘用车市场明显回暖,预计2022年全国汽车累计销量接近2700万辆。随着12月防疫“新十条”政策的出台,全国防控政策全面优化,汽车市场回补效应显现,消费需求稳步释放。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恢复至2017年的水平,保守估计接近2800万辆,乐观估计为2850万辆。

在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之后,2023年中国汽车消费值得更多的期待。

在章弘看来,汽车消费端的确出现过令人堪忧的状况,受疫情影响,普通消费者收入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导致购车欲望不那么强烈,持币观望的现象确有发生。尤其对于中低端市场,冲击尤为严峻,但是高端市场的持续向好也是这三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奇观。

随着疫情的全面缓解,产业市场全面复工和放开,消费者的收入将会全面回升。中国目前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不足200辆,比起中等发达国家的千人500辆和发达国家的千人800~900辆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汽车消费虽然值得期待,但也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到期,传统燃油车在今后一个阶段的日子可能比现在还要难过。

“我们做事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传统燃油车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国家缴纳大量的税款,而且根据汽车保有量发展趋势和新能源增长态势看,国内汽油消费已经达到峰值,也就是乘用车碳达峰已经实现。”崔东树建议,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可以延续实施,这对促进汽油消费和汽车消费,稳定总体消费大盘的意义重大。

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挖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更多关注三四级市场,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汽车下乡,同时完善充电设施配套建设。

03

海外出口需做足准备

2022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的成绩可谓振奋人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乘用车出口225.1万辆,同比增长57.8%,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

与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高增长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传统汽车出口强国德国和日本。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德国新车出口240万辆,同比高出约11%,但仍低于疫情暴发之前的2019年。1~10月,日本汽车出口为308.44万辆,同比下降0.3%。

但是,中国汽车海外出口在2023年可能并不会像2022年这样高速发展。今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衰退以及主要汽车出口大国供应链的恢复将是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挑战。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发出预警,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严重衰退”,届时消费者对于汽车等高价商品的需求将会下降。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多个国际机构看衰明年全球经济前景,提示各方应警惕重大危机。“全球经济在2023年陷入一场全面衰退,看来很难避免。”朱光耀直言,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判断的最坏情况,今年全球经济就可能出现类似1982年全球债务危机发生后遭受的严重冲击。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这场危机范围多广、持续时间多长,以及危机暴发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金融表现。

回顾历史上的数次经济危机,对汽车消费的冲击都是巨大的。美国的汽车销量在三个时期经历过大幅下滑,其分别是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上世纪80年代的三次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的汽车销量从2007年的1766万辆下滑至2008年的1349万辆,到2009年继续缩减至1060万辆,同比再跌21%。

除了全球经济可能出现的危机之外,竞争对手的复苏也是一大挑战,在崔东树看来,随着主要汽车出口大国供应链的恢复,他们的产能也将逐步恢复正常。事实上,2022年下半年,德国、日本的供应链已经有了明显的恢复,他们在下半年的出口量也有所恢复。以德国汽车为例,去年上半年,出口量同比下滑5.57%,而到了去年11月,乘用车出口达到28.01万辆,同比增长26%。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德国、日本的产品竞争力仍然占据优势,而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是长期深耕,随着产能的持续恢复,将会夺回一部分失去的市场份额。法规认证、智能科技实地应用等隐形技术门槛,今后也将是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尤其是杀入欧洲等发达地区市场的一大挑战。

当然,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肯定还是要抱有最大的信心。章弘表示,出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无论合资品牌返销欧洲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市场,都有可圈可点的业绩呈现。目前5G、AI等智能化、网联化车载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名片和标签,深受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2023年,只要中国汽车秉承互联网技术和机械技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一定会在出口领域继续取得较好的业绩。

04

保持信心+脚踏实地

信心是市场的基石,2022年让整个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经历了重重考验,而面对2023年,中国汽车人的信心已经开始恢复。

理想汽车销售副总裁刘杰表示,消费恢复正常后,2000万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比较稳定的大盘数据,其中3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预计增速约为15%,远领先于大盘。他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40%左右。“我们判断家庭用户的市场足够大,现在售价20万元以上的车辆,80%的销量都来自于家庭用户的增购或者换购。我们长期看好家庭用户、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需求增长。”

信心必不可少,而面对2023年,众多车企更加脚踏实地。即便在2022年一枝独秀的比亚迪,都没有制定过高的增长目标。2022年的比亚迪,销量数据惊人。比亚迪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59.38万辆,这个数字在2022年变成了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在主要的汽车企业中,同比增速毫无悬念地位居第一。

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2023年年销量目标定在400万辆。但在媒体向比亚迪求证后,得到的回复是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比亚迪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公司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及变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灵活制定各项计划,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更多的企业把心思用在了解决自身短板和不足之上。蔚来首席执行官李斌在新一年发布的全员信中表示,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到资格赛的后期阶段,我们需要更出色的表现才能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

在这封全员信中,李斌坦言目前企业在发展中有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共列出八个方面,2023年,其在效率优化方面会花比较多的时间。2023年的工作任务会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资源投入只会有小幅增加,必须从内部挖掘潜力,尤其是对于低效的组织、低效的团队、低效的流程、低效的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将是进一步脱离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的一年。虽然不会出现触底反弹的爆发式消费高峰,但会稳步恢复,逐渐向好,而做好准备的企业将会是最终的收获者。”章弘表示。

记者感言

务实是成功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这句话对汽车产业而言同样如此。当产业高速发展之时,其中暗含的危机往往被遮盖和忽视,而当低速发展之时,这些危机就会显露和爆发。

危机的显露和爆发固然对企业的生存、经营以及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在这个时候刮骨疗毒反而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蓄力。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一段时间,不管是在2022年顺风顺水的企业也好,遭遇困难和挫折的企业也罢,无不在做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并进行务实地调整和改变。

据传,小鹏汽车内部新设立财经平台,意在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同时收回“资金”的管理权限。

蔚来首席执行官李斌发全员信表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少同行的同期表现比我们更加出色。外部压力不是我们回避自身问题的理由,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应该做得更好。”

长城汽车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公告,其中长城汽车2023年的绩效指标由销量不低于28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115亿元,下调为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

调整是为了更加务实,而务实才能让企业走得更稳。地平线公司内部在分析智能网联汽车过去一个阶段发展的问题时,就谈到了务实的重要性。

眼前我们要实实在在考虑,什么是真正能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体验、用户价值,在封闭道路,在高速环线、高架桥这些封闭道路的场景里面,把自动驾驶做到丝般润滑。就是L2+++,其实L2、L3、L4都是工程师的语言,并不是用户价值。

所以,技术的理想不能走入技术的偏执,还是要务实。当前自动驾驶的落地,光是在封闭道路,把自动驾驶做到丝般润滑;然后是把自主停车等这些低速场景踏实做好。过度的宣传城区自动驾驶会误导消费者,要慎重。

可见,每个人都可以畅想未来,而只有脚踏实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更可能抓住机会。

文:张忠岳 编辑:郭晨 版式: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