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思路是:对于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库,每天7时至22时实施“阶梯性”的停车价格;对于住宅停车、夜间停车及“驻车换乘”停车,收费价格原则保持不变
羊城晚报讯记者林翎、实习生李渊航、通讯员交通宣报道:昨日公布的《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共有30条治堵之策,并没有像北京那样限牌和限公务车。
亮点一 向早晚“车流潮汐”开刀
广州目前的交通状况是,每天一早大量车流从外围区域涌进市中心区,到了晚高峰期,车流又从市中心区涌向外围区。治堵方案首先拿这种“潮汐现象”开刀。方案提出,加强城市规划,实现中心城区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的匹配。加快建设两个新城区(东部山水新城、南沙滨海新城)、六个外围城区[番禺、东部(黄埔、萝岗)、南沙、花都、增城和从化],加快教育、行政、医疗卫生等资源的配置,形成人口的反磁力,达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为降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方案提出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设总量增量和开发时序。
方案还提出,分区域按差别化原则修订实施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
亮点二 地铁运力将增50%
方案计划加大轨道交通列车的供给,预计到2015年,各型列车总数将达到297列(1658节车厢),比目前列车总数量提升超过50%,其中2011年新到的列车优先投放在地铁五号线运行。未来5年预计将新建9条轨道交通线路。
方案还提出,大力增加公交车供给,优先投放到中心城区外围公交线路。到2015年中心城区初步计划新增公交车3000辆,其中2011年增加700辆(含30辆18米BRT公交车)。进一步完善出租汽车运力的科学投放机制。
亮点三 将建公交优先信号系统
方案计划对有条件的主干道进行公交优先信号配置。通过配置公交车辆感应信号系统,或在路口设置公交优先交通信号感应线圈,灵活调整交叉路口的信号周期、信号相位,确保公交车辆优先通行。到2013年,计划在中心城区新建50处公交优先信号系统。
目前,广州有公交专用道128.5公里,方案提出,到2013年,新增规划公交专用道214公里,总里程超过300公里,实现公交车早晚高峰较快通行。
亮点四 停车场差别化收费
北京的治堵方案明确“通过差异性的停车费来提高停车位的使用率”,广州治堵方案也提出同样思路。
2011年着手调整全市停车场的收费标准,提高停车费用,并按照“区域差别化,时间差别化”的原则,将广州市区域划分为三类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收费。对于路侧停车、路外露天停车、停车楼(库),每天7时至22时实施阶梯性的停车价格。对于住宅停车、夜间停车及驻车换乘停车,收费价格原则保持不变。
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个思路只是意向,具体标准还待研究。
亮点五 重点区域酝酿“限行”
市交委负责人此前披露,后亚运时代广州将探索高峰时段在部分主干道实施单双号限行。昨日公布的方案提出,研究特殊区域、特定时段试行中心城区重点主干道或区域交通限行措施。其中,除了“重要干道”外,还增加了“重点区域”。
虽然广州没有像北京那样限牌,但方案提出,特殊路段或特殊时期将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机动车在市区行驶。即是说,高峰时段广州或在拥堵区域限行外地车。
亮点六 研究征收交通拥堵费
方案首次在政府层面提出研究征收交通拥堵费。广州将借鉴新加坡和伦敦通过征收拥堵费调节车辆数量的经验,研究提出符合广州实际的调节交通拥堵费的时段、范围、定价基准和收费形式,对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择机实施。
亮点七 北京路上下九区域拟单行
方案提出,选择有条件的区域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提高通行效率。2011年实施北京路和上下九区域单向交通组织,并对泮塘等区域进行单向交通组织扩展。
亮点八 拟扩大限行货车范围
方案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扩大货车交通管制,减少过境交通进入中心城区。2011年-2012年重点解决分离环城高速过境交通,提高其承担城市内部交通功能的作用,从而缓解其他主干道交通压力。在目前货车交通管制范围的基础上,分步将东南西环及北环高速纳入市区货车交通管制范围。
据悉,目前广州对货车的管制是“早七晚十”,而南环高速丫髻沙大桥实施货车管制后,货车基本绕行北环,若北环也限行,将产生较大影响。
林翎、李渊航、交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