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我国汽车出口同比激增 自主知识产权仍是短板


发布日期:2010-03-19   来源: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   阅读次数:1770

 

我国汽车出口同比激增 自主知识产权仍是短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9分报道,刚刚出炉的一组数据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向国际转身的春天。2009年中国车市风景独好,国内销量超过1300万辆,勇夺世界第一。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去年的出口却大幅下滑,全年不到37万辆。然而这个数字在今年有望被改写,最新资料显示:2月汽车企业出口2.6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2%,排在中国出口前五名的整车制造企业,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倍以上的增长。

  不过,出口大幅增长的背后仍然存在隐忧。因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短板是自主产权意识淡薄,模仿痕迹严重。奇瑞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专访时表示,拥有核心技术是他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金弋波:合资品牌依附于跨国公司,是拿来主义,它的产品是从跨国公司得来的,它没有核心技术,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布的点,它只有在中国生产,不能够走出去。奇瑞是自主品牌,我们有了我们核心的东西,现在可以走出去。举个例子,发动机是技术核心,也是成本的核心。如果我们不掌握发动机技术的话,我们只好买别人的发动机,就受制于别人。如果他把价格提高的话,你的成本就会增加。奇瑞2003年就开始投入做发动机,投了30多个亿。目前我们的发动机百分之百供给自己。另外,我们的发动机还大量出口到美国。因为掌握了发动机技术,掌握了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使得奇瑞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整车制造企业出口排名第一的奇瑞汽车,目前已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12个生产基地。但是和国外的汽车巨头通用、大众、雪铁龙……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金弋波认为,差距就在于品牌的积累上:

  金弋波:中国的自主品牌发展也只有短短的十来年时间,一个品牌的积累至少得30年、50年甚至时间更长。我们的竞争对手(跨国公司)都有几十年,80年、上百年的历史。它的品牌积累时间非常长,我们现在在慢慢开始积累我们的品牌,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品牌,就不会产生品牌议价,我们的车只能靠性价比去做市场;如果只靠性价比做市场,我们就没有很高利润,我们在研发投入,进一步的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处于劣势,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品牌除了奇瑞,还有吉利、比亚迪、金龙、奔腾等等,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在原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徐秉金则看来,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还在牢牢地被国外品牌占据。

  徐秉金:我们自主汽车产品占整个乘用车产量销售的比例在25%左右,跟国外比,我们实在低;70%的市场都被国际大品牌占领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不把自主汽车搞起来呢?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在市场上立住脚,从产品性能、质量和价位都能使老百姓接受,还能够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条件,这是最基本的。没有售后服务就等于没有市场。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势单力薄,徐秉金更用一个例子解释了没有知识产权,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会遭遇的尴尬。

  徐秉金:桑塔纳在中国已经生存了20多年了,性能和质量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知,但是我们尽管国产化,我们也走不出去,因为知识产权不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德国人的,人家不叫你出去,你国产化好也不行,所以知识产权要属于我们自己,这是最主要的。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驶向国际市场的路上如何能有一个漂亮的转身,徐秉金认为,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更要得到国家对企业融入当地环境的政策扶持。

  徐秉金:我们在国外的市场占的比例很小。现在可喜的是我们有些企业已经走出去了,如厦门的金龙、河南的宇通,还有我们的一些卡车,中型的、轻型的,包括庆铃已经走出去了。

  但是量还是比较少,在走出去的时候,要树立信誉,我们企业应该认识到这点。对卖出去的车,必须把售后服务跟上去,让人知道这个汽车是可以的,出了问题能解决,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

  除此之外,表面上看是走出去了,能不能对国外市场的软环境有充分了解,对当地的法规能不能掌握?这都是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是企业要深入了解当地环境,也希望我们政府一些商务部门在国外的机构给这些企业提供信息。这些汽车企业都是在国际上大品牌纷纷到中国市场以后,在他们的挤压当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努力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我们不用一切手段来支持我们自己的自主知识产品的汽车,那么我们的市场都要被国际大品牌汽车厂所占领。

 

(来源:中国汽车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