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中汽协付炳锋:预计中国汽车内需消费约4000万辆/年


发布日期:2023-08-09   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阅读次数:711

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ONE

今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400万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产销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过去的五年,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产销规模在2017年达到阶段性高点后,出现了连续3年的调整,现正处于缓慢恢复的过程中。


虽然数量上没有创出新高,但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接近千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品牌向上成绩斐然,市场占有率已稳定在50%以上;汽车出口连续突破200万辆和300万辆大关,今年有望超过400万辆。


长期来看,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资源禀赋,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截至2022底我国的千人保有量226辆,很多的家庭还没拥有汽车,年轻消费者对消费新趋势的追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结合全球汽车发达国家的历程判断,预计我国汽车内需消费顶峰在4000万辆左右。从发展结构来看,未来乘用车将是主要增长点,且伴随我国经济区域差异的逐渐缩小,市场增量规模将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转移,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培育,千人保有量达到400辆完全可期。


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进入规模化、全球化发展阶段。经过十几年的产业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整、政策完备,产销量逐年攀高,年产销将接近千万辆,累计产量已经突破2000万辆。


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中国方案加快形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搭载L2、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型不断上市,多地实现道路常态化载人载物测试,感知、决策、AI芯片、智能座舱、C-V2X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不断取得突破,部分领域更是实现全球领跑。此外,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加速落地,“双智”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加快实施。


汽车竞争国际化,中国品牌持续向上。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全面开放的产业政策正在为全球企业创造更大机遇。中国品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紧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发挥了主场角色,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品牌高端化实现突破。


汽车产业链不断提升,制造水平位居前列。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已形成六大主要产业集聚区,集群效应明显。整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有力支撑了企业国内及海外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创新水平和保供水平也取得显著提升,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充分满足各大汽车跨国公司的需求,为稳定国际汽车供应链体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电动化、智能化部件及系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海外事业稳步推进,迈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近三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高速增长,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国际化发展总体呈现质量、效益双增长的良好局面。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全球配套体系,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相信中国汽车产业“双循环”发展格局将推动全球汽车工业快速复苏。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也带动了国外市场消费快速转变。这将给国内外所有车企都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演进。


2TWO

产业转型调整的瓶颈问题显现


这些年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上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点、短板和挑战。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短板形成制约。伴随全球贸易规则受到冲击,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制造业全球水平分工体系风险逐步显现,诸如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短板和瓶颈问题加快暴露。


产业转型下产能过剩及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凸显。近年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向好、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吸引了众多不同领域的企业和资本纷纷入局,加剧市场竞争,产能利用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产能不足,边缘车企、破产清算及倒闭车企的工厂大量封存闲置,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破题。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资源保障的矛盾,有潜在制约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如锂资源开采、电网末端负荷、原材料等。


这些问题是产业转型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相信未来在国家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会得到积极推动。


3THREE

解决共性问题维护产业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未来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将继续统领全局,贯穿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汽车行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行业,我们有责任、有使命、有能力,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持续完善产业治理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健全的产业政策体系,奠定了汽车产业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实践证明产业政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培育和发展的十多年间,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面向未来,构建现代化产业治理体系,是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南。


持续深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在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方面,实现了同台竞争的格局。站在高质量发展新的阶段,创新是永恒的动力,基础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是占领竞争制高点的关键。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打造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近年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不断遭受挑战,短板问题,断点、卡点问题凸显,给产业带来深刻教训。因此,需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为汽车大国,应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巩固发展优势,健全产业链生态,扩大产业的生态溢出效应,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双碳”目标有利于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国内车企积极落实“双碳”责任,推动减碳降碳行动,产品端加大新能源产品,加快传统产品向低碳转型发展;制造端实施绿色制造,大力推行新工艺,节能等技术应用,采购端加强低碳引导,帮助上游企业加速低碳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达成,高质量发展必将迈向新高度。


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更好地吸引全球的资源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供应链,为全球汽车企业带来新机遇。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站上世界竞争舞台,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大数据等新业态的发展,汽车企业、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公共服务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形成新业态、创造新生态,实现由链到面的新型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增强了实体经济的创新活力、抗风险能力和发展空间,是数字时代实体经济更高质量的表现形式。


4FOUR

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汽车强国建设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关键路径。


在国家层面上,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顶层设计。一是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标准法规要先行,二是行业准入方面的立法十分迫切,三是相关基础建设是汽车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如充电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等。


在行业层面,携手解决共性问题,维护产业安全。重点关注基础操作系统和数据生态建设。譬如开源共建中国自主操作系统,推进数据流动与共享,加强芯片创新与合作。


在企业层面,建立自主可控的产品技术体系和长期打造优质品牌。一是建立自主可控的产品技术体系,这是持续打造产品品牌的支撑;二是要将技术开发和品牌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三是企业品牌是体现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表现,企业在维护自己经营的同时,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决定着企业能否行稳致远。


(注:本文根据付炳锋在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上的演讲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