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资讯详情

南海抢抓“氢产业元年”发展机遇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7-12-18   来源:佛山日报   阅读次数:1964

位于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里的广顺新能源科技大厦,它的建立将有力推动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本文图片均由丹灶镇宣传文体办提供

这些天,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党组成员、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蔡德权一直在忙着对接刚刚结束不久的氢能周上与南海区政府签约的项目方,力促项目尽快落地。同一时间,位于丹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内的广东泰罗斯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内,总经理张锐明也在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客人。由该公司与长江汽车合力打造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推介会上的精彩亮相打开了市场之门。无论是蔡德权还是张锐明,他们的忙碌都只是氢能周过后的南海政企互动的一个缩影。在氢能产业刚刚萌芽时,一向敢为人先的南海政企界齐心协力,一举奠定行业领头羊地位。如今,东风吹来,他们更加不愿错失良机,一场补链强链的大行动正在进行中。

政府主导:氢能产业链基本形成

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佛山项目、拥有一个省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成国内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举办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推介会……即便是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南海区在氢能源产业链上的成绩也足以跻身第一梯队。

“不敢说各个环节实力有多强,但是胜在通过政府的努力将产业集聚在一起发展。”蔡德权介绍,如今南海区氢能产业涵盖了从富氢材料及制氢设备、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的研发生产等环节,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产业链形成的背后是南海区近年来对氢能源产业的重视和扶持。2014年,位于南海区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被列入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面积8200亩,以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相关项目为核心,致力成为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全方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基地。从那个时候起,丹灶镇就开始腾出成片土地,对基地内道路、通信、水、电等市政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标准接口与企业设施配套链接。

丹灶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底气离不开佛山市、南海区两级政府的支持。近年来,佛山市把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提高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研究制定《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氢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加氢站规划建设以及氢能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

作为全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先锋,南海区明确提出该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之一是打造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出台了全省首个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及氢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引导企业向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核心区(丹灶)集聚发展,同时打造多个氢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平台。

正是政府的串珠成链,让南海区氢能产业,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步步为赢:攻克行业三大瓶颈

产业链形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南海区依然任重道远。

“美国有60多个加氢站,日本有约100个,中国在加氢站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本届氢能周开幕式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副院长、全国氢能标委会秘书长王赓就指出,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环保和舒适的角度考虑,会倾向于购买氢燃料电池车,但是比较关心成本和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推介会上,社会公众关注最多的话题就是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以氢燃料电池车为例,燃料电池系统里除了燃料电池堆这一核心“CPU”,还需要八大零部件,业界统称为“四泵四器”,这其中有三分之二南海尚未具备量产能力。

综合各方反馈不难看出,要实现产业化,南海区必须攻克基础设施、加氢成本和核心技术等难题。

顺着这一思路,南海区行动起来。氢能周开幕式上,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与南海区合建加氢加油站项目正式启动,前者将率先利用其在南海区现有加油站改造为加氢加油合建站。以中石化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未来有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加氢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中。而作为氢能应用的成本之一,配套设施的完善,加上南海区对制氢储氢加氢环节的政策扶持,也必将有效降低应用成本。

为解决缺乏核心技术的瓶颈,南海区将在人才和项目层面展开布局。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在本届氢能周开幕式上介绍:南海要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发展,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在南海的集聚。而开幕式当天,南海区引入的三个项目也都是围绕着氢能产业项目而来,包括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和氢能源车辆等,这些项目的引进也将形成人才和技术的集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蔡德权说,佛山高明“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和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在整合构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和氢能源交通推广应用方面的经验值得南海学习。

丹灶建成国内首座全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并已投入使用。

补链强链:拓展氢产业布局

那么,南海区缘何如此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更大范畴的氢产业到底是一片怎样的蓝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巡视员郭启民的讲话或许可以解答:我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已将氢能与燃料电池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今后要从推动氢能源的高度,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加强氢能利用基础性研究,推动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把发展氢能作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产业的重要内容,培育绿色、清洁低碳消费市场。

事实上,不仅是应用在交通、工业等能源领域,氢产业还可以与医疗、生活、健康相关,他们的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就燃料电池而言,它还可以应用在叉车及轮船等大型运输车辆上,还可以用在无人机、家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等领域,特别是作为家用电源在日本应用较为广泛。”张锐明表示,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表明,氢产业前景非常广阔,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也将是南海未来发展的方向。

“业界把今年称为‘氢产业’元年,南海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在今年得到较好发挥,相信未来会更好。”蔡德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