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绿色出行 创新枢纽 领跑未来”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宝巴士)纯电动新车上线暨充电站启动仪式在珍宝巴士总部大观车场内举行。首批438辆纯电动车将投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该区全新智能候车亭当天同时亮相。
本次活动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办,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承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市交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钢,市公交集团陈万雄董事长,省创投协会会长李春洪等领导与市民代表共同见证启动仪式。
上车自动安检 车厢实时监测
这批纯电动公交车以热情“中国红”为主色调,88辆车长8.5m,350辆车长10.5m,靓丽、安全、舒适。据介绍,新车均采用CAN总线系统网络框架,以先进的单片机+半导体直接驱动电器形式构筑整车的安全防火平台,并运用云总线采集数据的技术,通过采集车辆信息、捕捉违规行为、建立驾驶员数据指纹等形式督促驾驶员提供优质服务,让乘客的公交出行更加安全、舒适、环保。
与普通公交车相比,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具有“零污染”、噪音小、易保养、能量利用率高等特点。它既不产生排气污染,也无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也较内燃机小。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其少占的空间和重量可用以补偿电池的需求;电控系统相比混合电动车大为简化,降低了成本,也可补偿电池的部分价格。纯电动汽车结构相对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且易操纵。它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同时可回收制动、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这批新车配置了CATL高能量电池,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可达260公里,充一次电即可满足城市公交一天的营运里程。
据珍宝巴士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车均安装了智能安全报警装置,主控制设备可以声光报警,并提示泄露易燃物品的位置;可通过无线远程校准传感器的灵敏度;接收装置采用气体传感器检测易燃物挥发出的气味,加速易燃气体挥发的气味浓度,能够及时预警,进而实现乘客上车安检和在车厢内实时监测,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此外,其中7辆新车还安装了360度环视安全系统,结合驾驶安全行为分析系统,消除驾驶员盲区,提升驾驶员在途风控,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语音报站 WIFI热点 手机充电 智能候车亭够贴心
启动仪式结束后,相关领导与市民代表乘坐新能源纯电动车,环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周,感受乘车体验,并在萝岗市民广场站参观新型智能候车亭。
该候车亭智能功能相当强大,科技感十足:顶棚铺设光伏太阳能,配套触摸屏既可查询乘车信息,又能播放新闻资讯;语音实时播报除到站提醒功能外,还可兼顾视障人员特殊需求;WIFI连接热点、手机充电等设计周到又贴心。此外,新型智能候车亭配备高清摄像枪,采用宽带VPN网络实现图像远程监控,交通运输部门可根据前方站亭传回来的实时客流分析和客户画像进行站点监控,对公交线路及车辆进行优化管理。
政企联动 力争率先全市完成公交车纯电动化
根据11月底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州市推进公交电动化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广州市公交充电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从今年起,广州市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将100%推广使用纯电动车,力争在2018年底前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文件同时指出,根据新增纯电动公交车数量,配套建设公交充电设施。
珍宝巴士本次斥资数亿元新购置400多台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为迎接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全力冲刺,正是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的新能源公交车政策,深入贯彻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作为广州市最早从事公交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珍宝巴士已扎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多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引进新能源公交车辆,自2014年率先大规模应用新能源公交车辆以来,公司创造了新能源公交推广示范多个“第一”:广州市第一家LNG新能源公交综合试点单位;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综合试点单位;广州市首个批量运营纯电动公交的企业及规模化应用新能源公交车辆的单位。
记者了解到,珍宝巴士计划于2017-2018年间,在大观站场、保税区北围路站场和永和贤江总站建设4个充电站点、556个充电车位。目前,同步投入启动运营的珍宝大观充电站规划分二期实施,首期有103个充电车位启用,晚间可为纯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车辆充满电最快只需2个小时,最慢需5个小时。在充满电的状态下,纯电动公交车可行驶超240公里,满足公交车辆日均行驶里程。二期完成后将总计有343个充电车位,晚间可满足400多台公交车充电的需要。
新车上线、充电站启动运营,将大大提高辖区公共交通的安全保障水平,有效缓解充电桩紧缺难题,节能减排,进一步改善区内市民的出行交通,也将成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据透露,珍宝巴士将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属下1300台公交车纯电动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据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构筑高效、绿色、舒适的区内综合交通系统,将全面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力争在全市率先完成公交车纯电动化运营。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公交服务水平,推动绿色环保公交行业发展,区交通部门正大力推动全区公交电动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投放1000余台新能源公交车辆,并根据公交企业纯电动车公交需求,加快公交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在建站场充电站5个,计划建设充电桩1000余根。
今年10月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轨电车1号线破土动工,其车辆即采用新型能源的有轨电车,使用超级电容充电模式,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无需庞大的电力接触网系统即可与城市环境完美结合,该项目预计2020年开通试运营。未来三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计划投资300亿元,全力打造“1主3支”有轨电车网雏形,为居民提供“地铁+有轨电车”无缝对接出行服务。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当前,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战略部署,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作为广州市IAB和NEM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高度重视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该区产业基础,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了一批高端整车、零部件企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落户发展。
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区内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解质盐生产供应商,其2013年“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隔膜及功能电解质的设计与制备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总部位于该区的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三电一屏”的技术为核心,仅用三年时间就让量产车下线落地,领跑互联网造车行业,是国内第一家拿到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新派造车企业。
记者了解到,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谋划启动中新广州知识城6.4平方公里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建设,未来将布局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锂电池和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板、地热能、生物质能、分布式能源等项目,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产业。助推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动空调、充电设施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加快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支持小鹏汽车等整车项目加快建设,带动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积极开展“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共享试点等工作。
今年该区新引进的开沃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就将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动力电池PACK系统研发及总部基地,以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循环回收产业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后进入储能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去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推进申报国家新能源利用示范区,并以此为核心,以能源结构优化为驱动力,依托现有及项目规划的能源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能源互联网理念和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新能源综合利用,包括光伏、地热、氢能、储能、分布式能源站、氢能汽车、电动汽车、需求侧响应等,构造与城市建设体系相协同的新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2017年,该区发布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办法》,其中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大力支持:对本区企业在厂区、园区、公共场所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站、制氢站、加氢站或其他形式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项目的,对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的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今年10月,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会现场签下六大项目,项目所涉及领域覆盖氢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板块,为氢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布局奠定稳固基础。从前端研发,到项目引进,再到企业之间的对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搭建了氢能源产业“政、企、学、研”一体化的良好布局,驶入氢能发展“快车道”。(通讯员 郭哲涵 徐春晨 陈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