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要求,民政系统要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回良玉副总理的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努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创新,切实提高民政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李立国强调,“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会议主题,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中“一统四分”的概括,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更好地发挥民政职能作用的殷切期望,是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的明确要求,是鼓舞民政系统再创佳绩的强大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民政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和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认识。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达到会议精神入心入脑,转化为今后的自觉行动。
李立国指出,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在讲话中,根据加强社会建设的需要,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的历史任务。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合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重做好三项工作。
要着力推进民政部门职能转变。在中央和省级层面,民政部门履行职能的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督查指导、绩效评估。要把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前期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具体事务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把指导志愿者注册登记及活动,实施各种类型的等级评定、资质评定、工作评估等委托给社会组织;把基本公共服务外的养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运营各种类型的民政服务机构、慈善超市和捐助管理站等交给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民政系统要科学界定上下级机关业务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探索简政放权。
要着力创新民政工作体制。完善和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以社区为平台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健全行政区划调整评估论证机制,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推行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制度,完成优抚安置制度顶层设计,推进建立公益慈善组织公开透明机制,逐步普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解决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先行先试优势,结合实际,在民政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突破,不断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要着力扩大民政事业的社会参与。协调制定和施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补助等制度,制定和落实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服务的优惠政策,推进民政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租赁、并购等方式参与社会服务,推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广泛集聚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并存、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社会服务供给格局。
李立国表示,长期以来,民政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今后,希望各个方面更加重视和支持民政工作,加大民政事业投入和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充实基层民政特别是社会救助力量,提高民政部门对社会服务的监管能力,发挥各类民政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民政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能力,促进民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军队,促进民政事业在“十二五”时期提高到新水平。
就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李立国要求,民政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尝试使用绩效管理办法,进行年度检查评估,按科学、简便原则,在充分听取地方意见后制定具体方案。检查评估结果要与实验试点选择、政策权限下放、建设项目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分配、评先表彰等挂钩,起到促进工作作用。通过检查评估,全面客观地评价落实效果,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查找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第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