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张耀东
最近,业界关于广汽本田的传闻很多,有好有坏。传闻一,广本准备明年过苦日子,将销售费用等一些财务预算下调了20%,这让很多经销商叫苦不迭;传闻二,广本明年没有全新产品发布,直到2013年至2015年,才能实现产品全线升级和导入包括SUV在内的新产品;传闻三,广汽与本田谈判颇为纠结,虽然在自主采购、研发等事关企业未来生死的原则问题有所突破,但执行中仍困难重重。
对于这些传闻,本田中国最高负责人仓石承认过去广本在采购、研发上自主性差,但承诺未来会大大放权;广本中方负责人姚一鸣则把着力点放在2013年,届时有了全新产品的广本将会实现二次腾飞;而新任广本日方总经理神子柴尤为谨慎,只反复强调要“向前看”。
最近两年,过于保守的作风以及突如其来的日本地震,让这家前些年风光无限的车企发展变缓,主力车型雅阁也在各路新车的夹击下被迫降价迎战。
于是,广本内外都开始了反思,结论是前些年的策略过于保守。而在深层次,中外股东之间发展理念的不同也开始显现。最集中的矛盾是,广汽集团希望广本能够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决定采购、研发等事宜。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在成本上控制极严的广本却不能在采购价格上压缩太多,导致飞度等车型的亏损。而且由于广本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厂,还需要在东风本田发动机厂采购。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理念S1价格居高不下也不难理解。
这些都是广本再上台阶的短板。仓石坦言,广本的确应该改变。为此,他同意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以便将来能把中国有实力的供应商纳入体系内。但这对于利益盘根错节的本田来说谈何容易。
不管怎样,广本若想真正爆发,还需在新车研发之初深度介入。经过3年磨合,姚一鸣也比以往更为迫切地宣布了2013年-2015年间广本庞大的新车计划。
其实,广本只是众多合资车企的缩影,只不过广本在各类诱因的激发下率先暴露出来而已。合资车企要做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采购、人才本土化势在必行。
具体到2012年,广本还要做好打算,切莫因短期利益而伤害经销商和用户。
目前的广本,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姚一鸣十分清楚,2013年的远水解不了明年的近渴,于是他希望通过中长期战略来增强信心。在这点上,中外股东双方不但要步调一致,更应切实向前推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