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展会信息 | 行业培训 | 新车快讯 | 入会申请 |
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资讯详情

广汽集团曾庆洪:对标世界一流,加速向科技企业转型


发布日期:2021-04-03   来源:南方产业智库   阅读次数:1662

1

广汽集团近日公布了2020年度业绩,在报告期内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总收入3954.98亿元,同比增加5.87%,实现合并报表营业总收入631.57亿元,同比增加5.78%。

面对极具挑战的2020年,广汽集团用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为“十三五”画下了最终句号。作为广东制造业龙头,广汽集团在更为关键的“十四五”期间,又将如何布局、引领行业前行,带动整个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对此,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不动摇、三个转变、四个变革”发展主线,全面加快“新四化”创新,突出智能科技品牌形象,通过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突出重点,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两个领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1

今年产销开门红

2025年营收目标超6000亿

按照广汽集团规划,“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1615”战略,通过五年努力,实现产销量35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10%,全集团汇总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利税总额超660亿元。

在曾庆洪看来,广汽集团要致力于在2027年进入世界100强,2035年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要从经营规模、盈利水平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2025年达到产销350万辆的经营规模,则是为实现这些目标奠定基础。

“设置目标考虑了4个因素:第一是充分考虑目标的挑战性和必要性;第二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第三是整体最优、预防风险;第四是充分发挥企业潜能、提升经营效率。”曾庆洪分析道,这是基于各投资企业“十三五”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各业务板块发展预期为基础,结合宏观环境、汽车产业环境和广汽发展潜能等因素,综合预估的增速目标。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在“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利润、利税等多项目标均提前完成。其中,利税目标提前2年完成,累计产销量超过990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7万亿元,工业产值1.42万亿元,利税总额2758亿元,市场占有率约8.8%,相较“十二五”期末提升3.5个百分点。

更为关键的是,2021年开局以来,广汽集团便摆脱疫情影响,产销续势上升,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1—2月累计销量达到32.2万辆,同比增长64.8%,较2019年同期增长3.36%。

1

“新能源+智能网联”并驾齐驱

加速向科技企业转型

作为未来新科技与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制高点,汽车产业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窗口期”,如何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各家车企亟须破解的一道“方程式”。

“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是要靠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汽集团深知科技实力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走向,必须坚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曾庆洪强调,“十四五”期间将持续加大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创新投入,为科技广汽赋能,紧紧围绕汽车“新四化”方向,打造实现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两个领先”的强大自主研发体系。

我国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也列出了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详细目录,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而广汽集团自2019年底宣布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以来,便锚定“科技创新”,不断突出智能科技品牌形象,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助力整个产业的升级。

在新能源方面,广汽集团将坚持新能源纯电驱动为主的技术路线,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加快传统燃油汽车混动化技术升级,掌握新能源“三电”、混动GMC系统等核心技术,应对未来市场趋势,还将积极布局燃料电池汽车。目标是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全系电气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占集团汽车整车产销规模超20%,传统燃油车混动化销量比例超20%(不含48V)。

在智能网联方面,广汽集团将强化智能网联整合能力,适应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升软硬件集成能力,积极布局L3、L4自动驾驶。通过自主研发和与领先互联网、ICT等公司合资合作,双路并进,争取2021年量产搭载5G车联网,力争2023年实现L4级智能驾驶区域示范运营,2025年实现特定场景下L4智能驾驶商业运营。

针对汽车产业现在面临的“卡脖子”技术短板,曾庆洪则提出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研究实施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可替代性措施,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应用市场优势,将“中国制造”+“中国市场”构建成为我国独特且难以复制的产业链。

1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

为创新提供沃土

然而,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关键是如何高效激发企业活力,如何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为创新提供沃土,这也决定着广汽集团能否顺利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

“我们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曾庆洪表示,“十四五”期间,广汽集团还将进一步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企业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选定2—3家投资企业作为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动集团层面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二次混改,同时按照“能混就混、能改尽改”的原则推进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按照规划,广汽集团将探索实行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选择条件成熟的投资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工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薪酬与效益联动机制,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的“强激励、硬约束”,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等。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黄埔工厂的总装车间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黄埔工厂的总装车间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面对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曾庆洪看来,未来之路的关键,是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同企业的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性、全域性、长期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牢牢扭住创新和产业两个关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厚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

曾庆洪海报

■对话

南方日报: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依托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广汽集团作为汽车制造业龙头企业,未来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曾庆洪:广汽集团在创新方面主要有三大措施:第一,加大研发的投入;第二,加强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强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

研发投入方面,广汽在自主研发方面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去年研发投入超50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8%。在研发方面,特别是在一些黑科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包括之前发布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长续航电池技术,以及近期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目前已经全部在做实车测试,年底可以实现量产。

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广汽集团一直大力引进国际上的优秀人才、领军型的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包括在美国、日本、韩国等,也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目前在广汽研究院,大部分是年轻科技人才,他们是广汽自主研发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产品研发,特别是新技术、前瞻技术研发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能不能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体制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广汽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激励计划来激发市场活力、人才积极性和能动性。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缺芯成为了汽车行业之痛,这凸显了我国在产业链领域存在短板,您觉得应该如何稳定和优化供应链?广汽集团作为汽车制造业龙头企业,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曾庆洪:芯片供应短缺暴露出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问题。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具体来讲,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打造和优化产业链集群;二是加大投入,推动产业链“补链”和“强链”;三是加快产业企业重组。

在芯片制造方面,早在2020年9月,广汽资本就通过旗下福沃德基金投资了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品牌地平线。广汽研究院,广汽资本分别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发布广汽版征程3芯片,计划在未来的车型中量产搭载。

从中长期来看,还是要依靠基础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维护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升级转型。广汽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和工信部的工作要求,依靠自主创新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南方日报:在国际化市场推进方面,广汽集团“十四五”期间有何具体战略安排和目标?

曾庆洪:“十三五”期间,广汽集团通过重点开拓中东、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市场,完成了全球五大板块、26个国家的落子布局,与各国生产与贸易体系的连接愈加紧密。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实施强聚焦、促协同、共赋能战略,实现研、产、供、销等方面拉动式协同,构建全产业链国际化能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重点开发“一带一路”市场,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贸易关系,稳步有序推进海外业务,提升集团国际化业务能力,力争“十四五”期末实现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占比超10%。

4月2日《南方日报》刊载专访报道。4月2日《南方日报》刊载专访报道。

编者按:回眸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市场第一线的众多企业审时度势、创新求变、危中寻机。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局影响全局,起势决定后势,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企业定下了哪些目标,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南方日报、南方+近日策划推出《对话企业家》专栏,首季围绕“十四五”规划,与企业家论道未来五年战略,畅谈行业发展热点与难点。敬请垂注。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采写】郭小戈

【内容统筹】程鹏 赵兵辉

【海报/栏头】谭唯 吴颖岚 

【新媒体运营】马华 欧旭江

编辑 马华